
农历正月十五,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、春灯节、小正月、元夕节。各地风俗丰富多彩,你知道哪些呢?
正月十五吃元宵,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,元宵即“汤圆”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“元宵”。
“送花灯”简称为“送灯”,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。,因为“灯”与“丁”谐音,表示求添丁吉兆。
龙是中华的图腾,正月十五舞龙灯,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,流传于很多的地方。 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,象征着吉祥如意,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、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。
每逢元宵节,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,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,平平安安的。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,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。
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。正月十一、十二开始踩街,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,今年挂个号。正月十五正式上街,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。 古代有“七祭”,这是其中的两种。祭祀的方法是,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,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,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。
“走百病”,也叫游百病,散百病,烤百病,走桥等,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。